比起元宇宙,web3.0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
当经济、技术发展速度开始放缓,人们便会寄希望于未来,各种概念开始粉墨登场。
2021年的结尾已经悄然来临,如果回顾这一整年什么词出现的频率最高,“元宇宙”肯定榜上有名。虽然各种观点和解读不尽相同,但总体上,它被看作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形态——立体的、沉浸式的。
但关于元宇宙的具体运行模式,大多数人却是浅尝辄止,语焉不详。反而是Web3.0这个早就提出的概念,更加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重视,且实现路径上有更多理论支撑。
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什么是web3.0,以及与元宇宙相比有哪些区别。
#01.
什么是web3.0?
Web3.0之所以如此命名,主要是为了将其与web1.0、web2.0两个阶段区分开。
web1.0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,时间跨度大致为1995年至2005年,其主要特点分布式、开源和只读。分布式是指当时的互联网由普通电脑构成,而非大型中心化服务器,开源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塑造和完善它,只读的意思是网站负责投放内容,用户只能浏览不能参与内容创作。比如国内最早的门户网站搜狐、新浪、网易便是Web1.0的代表网站。
到了2005年,YouTube,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涌现,用户开始可以在线发布内容,参与互联网内容生态,web2.0时代正式来临。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主流网站规模日渐庞大和中心化,并逐步垄断了用户和内容资源;网站和网站之间的壁垒也越来越高,信息孤岛现象普遍。
web3.0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它既是对VR+/AR、AI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聚合,也是对前两个互联网时代的去芜存菁:继承交互性、共享性等优势,摒弃如过度中心化、广告泛滥、数据安全等劣势。
概括来说的话,web3.0将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,用户的数据存储不再依赖腾讯、阿里等中心化机构,它更加智能、立体(三维)且没有边界(万物互联),用户在内容自主选择性、隐私、数据安全等方面更多的控制权。
#02.
与元宇宙的区别
如果说元宇宙是凭空飞来的概念,web3.0便是互联网实实在在的传承和延续。
当前各家推出的元宇宙产品来看,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,概念多于意义。即使是元宇宙带头大哥Meta刚发布的Horizon Worlds,给用户的体验也非常普通,更像是在玩一款VR版社交游戏。
究其原因,在于元宇宙的构建对硬件、软件的要求都非常之高,要想当前构想的打破空间的界限,实现生产生活的重构、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,需要技术的迭代和产业的全面融合。否则,哪怕仅VR/AR技术一项不够完善,元宇宙便有沦为大型3D网游的危险。遑论元宇宙的其他七项指标——身份、朋友、低延迟、多元化、随时随地、经济系统和文明。
相比于当前被炒得火热的元宇宙,web3.0才是我们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未来。
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:在web2.0时代,微软、谷歌、Meta等是最受益的互联网巨头,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源源不断的流量给与了它们巨额利润和垄断权力。那么,当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构建自家的元宇宙生态时,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元宇宙是否去中心化产生怀疑。
而关于web3.0的构建,去中心化已经是目前主流共识。其底层技术区块链本身便是自下而上的技术颠覆运动,以此为基础全新的范式让互联网在减少中心化巨头垄断,提升社会、商业活动效率,发挥个人价值,保护个人隐私、数据安全的等方面作用巨大。
比如在web2.0时代,谷歌曾发出“don’t be evil”这样的口号,到底会不会作恶全凭谷歌的良心,而web3.0时代巨头们面对的将是一个“无法作恶”的网络环境,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将重新属于用户自己。
当然,web3.0并非处处都是优点,在当前技术水平下,去中心化网络处理任务速度十分低下,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手续费高得离谱,这是web3.0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总得来说,元宇宙和web3.0都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式,元宇宙更加前卫、激进但技术支撑不够;web3.0则已经是触手可及,当前的技术也足以支撑这样的迭代。
唯一的问题是,当技术变革涉及“效率和公平”,人们该如何抉择?
- 来源媒体号:vrsina
- 媒体号名称:新浪VR
- 媒体号简介:新浪VR,让未来早一天到来
发表评论